分享好友 技术首页 技术分类 切换频道

“海洋六号”深海科考取得五大成果

2020-07-15 16:42100中国矿业报
  1月30日,中国科考船“海洋六号”完成深海地质调查第5航次和大洋41B航次科考任务,返回位于广东东莞的海洋地质专用码头,结束了历时219天、近53000千米的科考航程。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研出席成果报告会。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副主任李波,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局长叶建良、党委书记温宁及干部职工、亲属共同迎接“海洋六号”凯旋。
  “海洋六号”船自2017年6月26日从广州起航,航次实行临时党委领导下的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何高文担任总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海洋局、高等院校等8家国内机构以及来自发展中国家的3位国际学员共计130名科考人员参与科考工作。在219天的航程中,“海洋六号”船综合运用了多种地质地球物理调查手段,全程进行“海马”号深海遥控无人潜水器下潜7次、多波束测线7582千米、浅地层剖面测量2014千米、海底摄像547千米、地质取样269个测站、环境调查111个测站,全面完成了中国地质调查局深海地质调查航次和中国大洋第41B航次任务。在富钴结壳资源调查、新资源调查、环境与生物调查以及海洋新技术装备应用等方面取得了5项创新性成果——
  一是新获取一批深海地质数据和实物样品。在西太平洋海域20多万平方千米的4个调查区内,获取10143千米的地球物理测线数据、380个地质环境测站样品等,更为全面地掌握了调查区内深海矿产资源分布和环境生物特征。
  二是合同区富钴结壳资源勘探进入精细探测新阶段。对我国西太平洋3000平方千米的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内的11个区块进行了精细勘探,进一步了解了220平方千米的调查区块内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厚度特征,首次系统发现大量浅埋藏型结壳,为资源评价奠定了基础。
  三是首次开展富钴结壳资源勘探国际培训。根据中国大洋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对来自墨西哥、加纳、肯尼亚等发展中国家的3位国际学员开展富钴结壳海上勘探培训工作,为推动人类共同利用深海资源做出积极贡献。
  四是稳步提升我国深海大洋勘探能力。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深海资源环境勘探,将“海马”号深海遥控无人潜水器、国产深海海底钻机、“三点激光”海底摄像、多波束回波探测等技术成功运用于海底矿产资源探测,首次在海山区钻获长达5.86米的富钴结壳与基岩岩心,实现了深海遥控无人潜水器搭载钻机作业、富钴结壳声学原位厚度探测的新突破,实现了多金属结核资源的快速探测和多参数实时定量分析,提高了资源探测效率和精度。
  五是拓展新资源调查新区域,圈定深海稀土和富钴型结核成矿富集区,发现了高丰度的多金属结核资源。
  此外,通过本航次工作,我国海洋地质调查工作进一步积累了在深海大洋开展综合地质地球物理与环境调查作业的宝贵经验,培养了一批“80后”首席科学家、船长及青年科考团队,提升了海洋地质调查综合能力。“海洋六号”船还积极加强海洋科普和文化建设,首次参加全国性的“海洋科考直播课堂”,通过网络视频为全国青少年普及海洋科学考察知识。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瞄准前沿,推动深海矿产开发步入“快车道”
深海是人类发展的战略资源宝库、科学发展的重要领域、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主战场,关系到国家命运和大国地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和实施国家海洋战略,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建设海洋强国。  面临新战略机遇期,该如何瞄准深海前沿领域,推动海洋技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记者

0评论2023-03-312720

中国将加大深海采矿力度
《中国日报》报道称,中国将再次努力加入深海开采关键矿物的竞赛。这篇由政府撰写的英文论文称,中国在海底采矿的研究、技术和硬件方面落后于西方,中国称之为“国际竞争的新前沿”。位于无锡的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China Ship Scientific Research Center)的叶聪表示,开采海底结核中发现的金属——主要是镍、铜、钴和

0评论2023-03-162403

深海锰结核开采方法有哪几种
传统的水底采矿法已经不能适应水深超过1000m海底锰结核的开采。深海锰结核的采矿方法按结核提升方式不同分为连续式采矿方法和间断式采矿方法;按集矿头与运输母体船的联系方式不同可分为有绳式采矿法与无绳式采矿法。具体开采方式众多,

0评论2020-07-16731